莲都林业首次利用无人机为古树名木“驱虫”
发布日期:2024- 06- 03 信息来源: 浙江省林业局 浏览次数: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每一棵古树都是一部会呼吸的“编年史”,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绿色桥梁。

5月中旬,经护林员巡护发现,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库川村的一株古树出现明显病虫害,树叶被“毛毛虫”大面积啃食。雅溪林业站获悉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对古树受虫害情况进行查看。

发生病虫害的古树位于雅溪镇库川村龙孔自然村,树种为樟树,树龄466年。经实地观察,古树树冠已残缺不全,在无人机遥感成像下,可见全株叶绿素缺失较为严重。在树干上可见大量长着细长白毛和全身黄绿色的“毛毛虫”正在蠕动,有些掉落在地面、道路上,令人头皮发麻。经判断,“毛毛虫”为樟蚕,属于杂食性害虫,其食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以樟树为主。樟蚕有群集性的特点,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为主,病害发展迅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樟蚕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隙等处的茧内越冬。3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有强趋光性。卵产于枝干上,由几十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卵粒呈单层整齐排列,上披有黑色绒毛,常不易被察觉。2—4月间幼虫相继出现,1—3龄幼虫群集取食,4龄以后分散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陆续结茧化蛹,至7月下旬全部化蛹完毕。

为尽快阻断樟蚕病害,促进古樟恢复生机,5月17日,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委托病虫害除治机构,利用大型无人机对古樟进行了药物喷洒防治,共完成3架次喷洒。5月26日,经现场“回头看”踏查,古樟的樟蚕病害明显消失,古樟及周边的未有樟蚕出现。

联城路湾“千年晋樟”、碧湖资溪寺古樟、雅溪红豆杉……近年来,莲都区积极开展多个年度的“一树一策”保护工作,精准研判查症结,科学救护焕生机,精心呵护重管理,将古树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莲都林业将继续做好此株古树的防治效果跟踪,并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病虫害监测,“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让林木远离病虫害影响,确保林业资源安全。

(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