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创新推行“林长制+数字森防+群防群治”的防控模式,全力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歼灭战”,实现森林由“病态”向“健康”的良好态势转变,擦亮了山区县生态底色。2023年秋季疫情普查疫情发生面积12.85万亩、株数3.86万株,同比2020年发生面积下降30.3%、株数下降54.4%,主要做法:
一、深入贯彻林长制,建立“三大机制”,织密责任落实一张网。一是建立林长定期研判机制。全面落实林长制,第一时间发布总林长令,明确林长巡林检查等履职要求。今年以来,县级林长共开展巡林检查5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130余个。疫木集中清理期间,总林长坚持每月专题听取防治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基层属地负责机制。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签订防控责任书,明确除治主体责任;各乡镇(街道)与辖区各村、除治队伍签订防控责任书,明确598个全科网格和1332名全科网格员巡查监管责任。同时将除治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优。三是建立防治资金重塑机制。针对春季用工荒问题,通过防治资金财政预算、测算机制重塑,将当年除治数据作为翌年预算编制依据,提前完成预算审批和招投标等准备工作,集中除治开工时间较去年提前了50多天,目前全县面上疫木除治工作已经完成,进入动态清零和质量提升验收工作。
二、精准使用“数字森防”,绘好“三张图”,织密精准防治一张网。一是绘细防治“思维图”。科学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疫区疫木管理办法,细化除治目标、阶段安排、除治流程、验收标准、职责分工等,形成除治工作思维导图,逐项制定具体措施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等,让操作者一目了然。同时强化业务培训,制作发放除治标准手册100余份,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防治能力和水平。二是绘好防治“作战图”。充分运用无人机航拍、AI识别等数字手段,摸清疫情分布情况,按重、中、轻实行“三色”管理。21家防治主体根据“三色”管理要求挂图作战,按照“先重点区域后其他区域、先集中除治后分散清零”原则,推动除治工作“小班化”“空间化”“精准化”,3月份全面完成除治任务,6月份全面完成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三是绘实防治“销号图”。创新验收方式,采用“人工+无人机+穿越机”等方式,分区域、分类型开展三轮全域验收,比对核实“数字森防”系统数据,2023年全县抽检合格率排名省市前列,获省林业局通报表扬。综合采取生态补植修复、主动改造和药物防治等方式,提升防控实效。今年以来,共完成生态补植修复3000亩,主动改造600亩,主要监测点天牛虫口密度同比下降90%。
三是强化落实群防群治,突出“三项举措”,织密质量提升一张网。一是集中力量“重点督”。实行亮灯亮牌、警示督办,由县执行力专班常态化开展督查,对重点问题交办督办,每周晾晒进度,对连续三次周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约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检查800余次,交办整改问题1043个,约谈提醒50人次,2个乡镇收到检察院检察建议。二是群策群力“全员督”。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随手拍、即时改”等活动,收集问题建议20余条。发挥护林员、网格员作用,强化防治工作宣传。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围绕除治不彻底、农户违规留存疫木等问题,有报即查,查实即奖,累计兑现金额2万余元。三是建章立制“激励督”。实行红黄黑榜管理,将除治速度快、质量好的除治队伍列入红榜,反之则列入黄黑榜,要求限期整改。同时注重结果运用,将红黄黑榜作为下年度确定除治队伍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共有6支队伍被警示整改;将除治清理质量同乡镇(街道)综合考核、除治经费、人员报酬相挂钩,倒逼除治质量提升。
(松阳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