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学习时报》整版刊发《秀山丽水 精彩跃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坚毅笃行“丽水之干”》一文,全文如下: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把“跨越式发展”作为工作主题主线,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在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探索中,成功开辟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推动丽水迈进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秀山丽水实现精彩跃迁。
锐意变革,塑造绿水青山新优势
20年来,丽水深刻把握“八八战略”所蕴含的“把优势转化为胜势”的实践法,以勇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的历史担当,实施了一系列“变生态最大优势为发展胜势”的变革性实践,推动“从生态保护向价值转化跃迁”,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银山”。
护绿固本,实现从天生丽质向治理提质转变。早在2003年,丽水市委就确立了“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并将“生态立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20年来,丽水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纲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实践“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作为“中国山水工程”代表,亮相于2022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构建形成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新发现百山祖角蟾等17个全球新物种,2022年11月丽水发布全国地市层面首份《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丽水始终坚持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管理、科学的生态补偿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跃升,全面实施红线管控,全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行业进入。
以数字化支撑,丽水开发建设“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资源库。到2022年底,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 一个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前十的城市。
点绿成金,实现从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锚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丽水探索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内涵建设,构建形成了具有丽水特色的“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即根植于生态人文特色资源禀赋的品质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等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以创新驱动为显著特征的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
在发展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上,丽水探索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打响了“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位列《中国品牌》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首位,其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连续3年超百亿、平均溢价率超30%;“丽水山居”被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列为全国八大重点案例之一;“丽水山景”于2022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丽水山泉”经过2年多开发运营,已成功推出高端瓶装水、桶装泡茶水等系列产品。
在壮大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上,丽水通过超常规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和平台“二次创业”,已培育形成5个规上产值超100亿元、5个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在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短短3年时间“无中生有”培育形成全省第二条组链成群的特色半导体全产业链,创造了山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奇迹。如今,特色半导体产业园累计落地31个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形成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半导体全产业链,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
化绿出新,实现从产品直供到模式创供转变。自2006年试水林权改革以来,丽水坚持改革开路,先行先试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特别是2019年以来,主动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国家试点,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领跑优势。
丽水建立各种体制机制,不断破解“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转化的难题,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并发布核算结果;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建立基于GEP核算成果应用机制,建立GDP和GEP双考核机制,制定《丽水市GEP综合考评办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专项审计;创新“两山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委批准丽水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到目前,丽水5个项目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库,获37.5亿元优惠信贷支持;与央企、重点金融机构签约4个重大气候投融资项目,总投资达75.2亿元;丽水为3个气候投融资项目授信108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从2021年开始,丽水市委、市政府将GEP列为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让各级各部门交出“生态报表”,先进得到嘉奖,后进被通报。
目前,丽水正在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集成推进中国碳中和先行区、首批全国林业碳汇试点等,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打造更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丽水方案”。
求是挺进,汇聚跨越赶超新动能
20年来,丽水秉持“八八战略”蕴含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是观,立足“发展是最重任务”这一基本市情和最大实际,牢固树立“没有实现加快发展也是一种风险,没有追求实现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决心和胆略更是极端危险”的理念,以一系列创新性实践推动发展“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跃迁”,实现了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全市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8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831亿元,人均GDP从7437元增加到72812元,年均分别增长9.8%、9%。
“跨山统筹”,激发区域协调的聚变潜能。丽水以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思维全新构建“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即推动东部莲都、青田、缙云3个区县和丽水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形成了“百万人口、千亿GDP”的市域发展核心带,西部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组团式发展,合力构建3个特色发展示范区,从而有力破除了丽水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散式”路径依赖,优化了市域生产力布局,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由散到聚、以聚促变”的内在潜能。
创新引领,打造区域蝶变的强大引擎。丽水突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足丽水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的理念和思路,探索人才科技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协同创新、融通创新、全面创新。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项目是核心推动力。2019年以来,丽水大力实施两轮人才科技新政,浙西南科创中心“十子连珠”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心支撑、点面联动”的浙西南科创体系从无到有、初见成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持续增长,近3年来,企业R&D经费支出、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实现翻番。
2022年,丽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65个,引进上市企业、百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项目24个。全年新增技能人才3.54万人、增长97%,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增长342%,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专家一年的引进数超历史总和。2023年上半年,全市共引进亿元项目107个,增长12.6%。
改革突破,引领活力丽水大蝶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样板”案例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丽水市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创建国家公园“丽水样本”的探索实践先后荣膺2019年和2020年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丽水构建‘浙丽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助推共同富裕”改革案例,上榜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名单;云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入围2022年度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丽水改革工作经验连续5年上榜“全国案例”。
“十三五”期间,丽水全市新增国家级试点103个、省级试点161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实践,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释放红利。当前,丽水正全力打造涉企投资“多合一”集成改革品牌、“网上中介超市”标准、全国法治服务营商环境山区样板、“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智治交易模式、市县乡三级“共富服务平台”等标志性成果。一系列创新实践及改革成果,极大增强了丽水“山区也能搞创新,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更须搞创新”的创新发展自信,推动丽水向着长三角地区特质鲜明的创新型活力城市加快迈进。
“问海借力”,汇聚区域合作的开放势能。秉持“跳出丽水看丽水、放眼全局开新局”的理念,丽水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浙江省“山海协作”制度优势和丽水侨乡资源优势,架设起了山海协作、向海发展的大桥梁大通道。近一年来,在丽水落地“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196个,到位资金307.8亿元。
山海携手,情牵老区。在义乌金融商务区,167米高的“莲都大厦”尤为醒目。它紧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把生意做到了“世界超市”门口。从最初的“消薄飞地”,再到“科创飞地”“产业飞地”,“飞地经济”的不断蝶变,佐证了山海协作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同时,“飞地经济”实现生产力和人口空间布局优化,在宏观层面上促进对流,实现山海之间人才、资源的互融互通。目前,丽水新签宁波前湾新区—松阳等9块省级“产业飞地”。越来越多研发机构落地杭州、嘉兴、宁波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加速对接科创资源,在人才战中抢占先机,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推进协同创新机制。
20年来,丽水全力实施新时代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大力推进人才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移、项目回迁;加快落地华侨创业基金,积极布局海外华侨投资贸易平台,切实做大华侨总部经济,加快青田进口商品城、海外仓发展,争创华侨经济双循环发展试验区,用好世界丽水人大会、侨博会等平台载体;着力打造“问海借力”升级版,主动接轨国际市场通行规则,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如今的丽水,“山区”正加速向“湾区”靠近、传统“生态绿心”正加快向新发展格局“金增长极”跃变。
勇担使命,绘就老区共富新图景
深刻把握“八八战略”蕴含的以“干在实处”的责任担当回应“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时代命题的使命意识,丽水上下坚定自觉把浙西南革命精神“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实质转化为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老区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促进老区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跃迁”。
创新推动,传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基因。2021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浙西南革命老区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一道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革命老区,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畴。此后,省政府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
丽水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浙西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丽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跻身全国地级市前40位,在20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均位居第一。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丽水正为其他山区提供经验借鉴与实践示范。
秀山丽水间,红色基因代代传。2019年以来,丽水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以丽水本土的精神财富为“丽水之干”,为丽水当前最是紧要的具体行动铸魂赋能立根,推进以革命精神化育城市精神气质,深刻重塑秀山丽水的精神特质,使浙西南革命精神成为丽水最亮眼的精神地标。激励鼓舞全市干部群众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满怀豪情建设新丽水。
协调融合,开创“红绿金”多维转化模式。丽水全新编制实施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创建全国红色文化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全市已实施76个红绿融合发展标志性项目,建成100个红色美丽村镇以及一批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老街土墙上枪眼的遗痕、廖家祠堂门楣上的红五星、文化广场那面飘舞的旗帜……龙泉市住龙镇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当地挖掘红色资源,将留存下来的近40处遗迹遗址进行统一修缮,如今每年都吸引2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近年来,通过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经典文创+民族风情+健康养生”等发展范例,丽水走出了“红色浙西南”与“绿色新丽水”相映生辉的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新路。
老区人民共富路,正越拓越宽。丽水在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后,探索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富民增收新机制。通过针对10类重点群体有的放矢开展“扩中”“提低”行动,探索以强村公司为牵引构建“强村”“富民”联动新机制,引导工商资本、新农人有序参与“共富工坊”建设,激活了富民增收内生动力,创造了农民收入增幅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分别连续14年、连续7年排名全省第一的增长态势。
农遗拓展、农村电商、农旅融合……出高招、创新业,丽水农民迈上共同富裕的快车道。其中,通过农遗文化品牌拓展,“稻鱼共生”“梯田共生”“林菇共育”“茭鸭共生”等农遗文化释放出创富效应,仅青田“稻鱼共生”产业面积就超5万亩,让2.1万农民人均增收1.98万元。2023年上半年,丽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65元,同比增长8.19%,增幅居全省首位。2023年2月,第二届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丽水市召开,推广了丽水市探索老区共富的经验做法。
持续发力,构筑民生改善牢固护栏。20年来,以解决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丽水大力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帮助15.4万高山远山深山群众搬迁下山,入围2021年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编写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2022年浙江省委社建委公布的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首批名单。
2023年9月1日,位于丽水经开区的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开学,首批开设小学12个班、提供540个学位,初中8个班、提供400个学位。通过集团化办学、开放办学、结对办学,丽水先后引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等名校资源,实现基础教育与百年名校的深度对接,推进教育领域开放合作。
20年来,丽水初步构建了“15家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片区医疗中心+智慧流动医院+综合应急联动急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山区医疗服务丽水模式,依托46辆巡回诊疗车建成“智慧流动医院”,为山区村民带来医疗“福音”。特别是创新建成的“救在丽水”应用场景完善了山区综合应急联动急救体系,先后获全省数字社会系统评比最佳案例与最佳应用。
创新实施的政府引导型全民健康补充医疗商业保险“浙丽保”,2021年和2022年参保率分别高达85.3%和93.32%,参保率均居全国前列,有效破解了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难题。“浙丽保”先后获得全国、全省多项改革创新奖项,并作为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项目在全省推广。受益于丽水创新推出的“浙丽保”,景宁畲族自治县因患主动脉瘤住院的吴先生的医疗费用,总体报销比例从22.75%提高到66.83%。
在丽水农村,登记在册的9.12万名低收入农民群众也有“定制”的专项统筹健康保险。从2021年开始,丽水将原有的各类政府出资型健康保险,整合为低收入农户统筹健康保险,在相关保险和救助报销后进行结算,筑牢防止农户因病因残返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奋楫笃行,再续华章。20年的生动实践,丽水干群亲历见证了实施“八八战略”给丽水带来的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精彩蝶变,更加深刻领会到“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迈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丽水正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精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和老区共富新篇章!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柳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