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局简报2022年第39期(林长制工作专辑19)
发布日期:2022- 09- 09 信息来源: 浙江省林业局 浏览次数:

浙江省林业局简报

 

第39期

林长制工作专辑 19

 

浙江省林业局办公室                      2022年9月8日



【编者按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总牵引,有效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将余杭区、景宁县、临安区有关做法予以编发,供各地交流借鉴。

 

l 余杭区聚焦“四到位”实现林长制多效合一

l 景宁县念好“三字经”统筹林长制共生共赢

l 临安区坚持“四突出”打造人大评议林长样本


 

余杭区聚焦“四到实现林长制多效合一


余杭区现有森林面积64.82万亩,林木蓄积量1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73%。今年以来,围绕高质量建设“全域美丽森林余杭、世界湿地水城典范”目标,以林长制为抓手集聚各类资源下沉基层,推动责任到底、强化源头管控、实现数智升级、激发产业活力,夯实林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底,构建全域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体系。

一、林长到村,压实责任构建高效运转体系

坚持“党政负责、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全域治理”原则,以“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为目标导向,倒逼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推广“林长+警长+部门+护林员”模式,确定法院、检察院、综合执法局等林长制协作部门34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运转高效的“一盘棋”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立三级林长407名,其中区级林长39名、林区警长57名,覆盖172个行政村今年以来,区级林长累计巡林46次,推动解决重大问题6项,交办涉林案件11起,销号率达100%。

二、资金到位,创新模式提升源头管护能力

创新采用购买社会服务形式,落实资金410万元,建立森林资源综合巡查队伍,探索推动巡林督察队伍市场化改革。自组建以来,40名巡查队员联合157名护林员发现疑似问题33个、违法线索3条,发布《余杭区森林资源综合巡查一周动态》2期,抄送至区政府和各乡镇(街道),经区级林长审批后下达整改任务,实现管理网格化、运行闭环化、督查常态化。余杭区黄湖、鸬鸟等乡镇同步谋划护林员市场化转型,探索林业现代化治理提质增效,持续保障森林资源源头管护力

三、数智到林,多跨协同实现全程闭环管理

坚持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林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智慧林长”管理平台建设,列入全区数字化改革重点项目,保障资金400万元,集成5G、AI、无人机、热成像、全景监控、实时图传等智能手段,构建“天-地-人”监管体系,实现一张网管人员、一张图管资源、一个库管事情、一平台管应用、一张表管考核 “一管到底”的森林资源治理体系,提高林长制管理的科学化、即时化、精细化水平。同时,积极发挥全省公益林管理应用场景试点优势,围绕公益林“地、图、人、钱”一致的管理目标,聚焦多跨协同、流程再造等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全区12万亩公益林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政策到边,绿色发展助力林业共同富裕

围绕“做强二产、带动一产、助力三产”,持续拓宽“两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林业成为区域绿色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兴林富民中发挥重要作用林长统筹施策,部门协同推进,实施“西部富美”三年行动,打造山区发展高能级平台。出台《杭州市余杭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细则》,囊括攻坚竹产业转型“深水区”的“竹八条”新政,今年目标建设竹材分解点3个、“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8个,开展竹林抚育1500亩,综合利用竹林剩余物1500吨,预计可惠及林企50家以上、林农1000人以上。

 

景宁县念好“三字经”统筹林长制共生共赢


景宁县现有森林面积235.9万亩,林木蓄积量13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12%。今年以来,景宁县坚决扛起“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使命担当,依托林长制探索符合当地森林资源保护特点的工作机制,念好“林”“制”“治”三字经,让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林农得实惠,努力打造全国东部生态“绿心”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一、“林”字发力,生态变现拓宽共同富裕路径

“林”为切点,聚焦生态价值转化,有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全省首个天然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列入全省试点,全县公益林面积突破152.6万亩,发放2022年度公益林补偿资金5345万元,惠及56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33万户林农。打造林下种养殖业、木本油料、中药材等特色林业产业,开发“畲黄精”等“景宁600”生态林业产品,建成“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000亩,建立省级科技推广高质量示范基地2个。成立全国首个“两山”转化金融服务站,通过创新“金融+两山公司+生态信用农户”模式,累计向农户发放“两山贷”182笔1477.88万元。

二、“制”字创新,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制”为核心,聚焦“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全面构建林长制工作体系。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打造景宁成为全省共同富裕林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的意见》《景宁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共同富裕林业发展政策》,明确每年投入6000万元林业发展资金,重点实施竹木产业振兴、林下经济发展等四大工程。深化“林长+警长+护林员”管理体系,探索“林长制+N长”涉林违法犯罪协作机制,采用“行政监管+刑事惩治+公益诉讼”保护模式,推动森林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截至目前,发现并协调解决林业发展问题10余个。创新推出“百名林长说林长制”活动32期,累计参与林长400余人次;设计制作“一图读懂”林长制系列图册、林长(警长)巡林手册。

三、“治”字突破,专攻难点发挥分类施策效能。

“治”为重点,聚焦森林灾害防控全覆盖,坚决守牢森林生态安全线。打造“防火码”系统2.0版和智慧生态云服务平台,构建森林火险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数字化管理水平。研发“一树一码一专家”应用场景,为全县225个古树群落9130棵古树名木制作“电子身份证”。依托“林长+警长+护林员+森防技术”监测预警网络,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先后荣获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称号。统筹推进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全力创建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科学开展县域内5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临安区坚持“四突出”打造人大评议林长样本

 

临安区人大常委会、区林长制办公室联合创新开展区、镇、村三级林长制评议工作,丰富完善林长制工作监督体系。今年以来,累计评议三级林长302人、林区警长58人;巡查发现梳理问题405条、专题提出询问92条、发表评议意见187条、交办意见建议85条,测评满意度达90.8%。

一、突出“三级评议”,全方位压实林长责任

一是区级林长制评议。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级林长纳入区人大常委会评议对象,重点对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二是镇级林长、警长评议。将全体镇级林长林区警长作为镇级林长制评议对象,并将评议环节列入镇人民代表大会、街道居民议事会会议议程。三是村级林长、警长评议试点。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所在村及周边村的林长作为村级林长制评议对象,积极探索村级林长制评议工作模式,促进保护区强化区、镇、村三级联动。

二、突出“三个阶段”,全流程规范评议程序

一是准备阶段。由拟定实施方案、召开评议动员会、评议对象自查自纠三环节组成。6月16日,专题召开人大代表评议林长和林区警长工作座谈会,全面动员发动,凝聚工作共识。二是评议阶段。由开展会前调研活动、会中审议测评、会后交办意见三环节组成。其中会前调研活动坚持“双线联动”,综合运用“看、听、评、查”等监督方式,组织代表开展视察监督及日常巡查、查看林长制工作台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林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整改阶段。由评议对象研究落实整改措施、人大代表跟踪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完成上报评议工作总结三环节组成。

三、突出“三大举措”,全过程增强评议刚性

一是听取汇报。被评议对象根据评议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并形成自查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级林长述职报告;镇人民代表大会、街道居民议事会会议专题听取镇级林长、警长述职报告;镇人大主席团听取村级林长述职报告。二是专题询问。人大代表结合调研情况,现场询问评议对象发表评议意见,要求被评议对象现场答复,有效避免提前“做功课”,会上“走形式”的情况。三是履职测评。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对评议对象履职进行测评,并当场公布结果。

四、突出“三大提升”,全链条体现评议成效

一是提升林长履职能力。评议期间,区林长办全面开展林长履职培训,切实解决好林长“怎么干”的问题。截目前,临安区各级林长(警长)累计开展巡林8500余次,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林业保护发展问题1076个。二是提升资源管理能力。高标准开展天目山、清凉峰名山公园建设工作;完成人工造林3500亩,培育健康森林5.8万亩,完成率超100%;核查2022年森林督查图斑755个,查处整改2021年违法图斑46个办结涉林案件32起,整改销号100%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26.9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6%;组建村级森林消防队伍138支,聘用专职护林员717人。三是提升产业致富能力创新开发山核桃、天目雷笋两大产业大脑和临农一件事数字应用场景,累计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加快传统林业产业转型、提质、增效。7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青山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文章,报道临安林长制有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