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局简报2022年第37期(林长制工作专辑18)
发布日期:2022- 08- 26 信息来源: 浙江省林业局 浏览次数:

浙江省林业局简报

 

第37期

林长制工作专辑 18

 

浙江省林业局办公室                      2022年8月25日



【编者按】近日,《中国绿色时报》陆续刊发首批“一站一员一窗口”宣传典型,其中家乡的林业站、身边的护林员、贴心的服务窗口各10个典型,我省2个林业站入选,对我省林长制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现将宣传材料予以刊发。

 

遂昌县云峰林业站: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林业“铁军”

宁海县黄坛林特站:推进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遂昌县云峰林业站

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林业“铁军”

 

遂昌县云峰镇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游击根据地,近年来,云峰林业站赓续红色血脉、打造林业“铁军”,在实施兴林富民工程、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成效突出,亮点频现。

一、党建引领夯实绿色本底

狠抓勤廉站所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着力锻造云峰林业“铁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全力推进国土绿化。通过广泛宣传、科学谋划,见缝插绿、抢抓时机,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3年累计完成造林3020亩,森林覆盖率达83.47%。二是切实加强公益林管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机制和护林员队伍管理机制,高质量推进林业站辖区内22.9万亩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作。浙江省经营公益林面积最大的农户是该县云峰街道同心村华启松户,公益林经营面积达到2891亩。三是大力保护古树古道。依托濂竹乡大竹小岱村“浙江古松长廊”、门阵村“古榧树群落”等古树群资源,争取项目资金400万元,组织实施2个古树群保护工程,邀请中国林科院有关专家调研并落实濂竹“古松长廊”保护措施,累计开展3轮次打孔注药保护工作。

二、严防严控确保生态安全

立足保护森林资源主责主业,坚持把森林资源保护尤其是松材线虫病防治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积极实施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揭榜挂帅项目,2022年清除疫木1.04万余吨,较2020年下降27.2%,除治成效显著。二是全面布局森林防火工作。各村各户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将防火责任细化到村到户。巡山督查常年化,林业站干部、护林员、网格员走村入户宣传普及森林防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等相关法律知识。应急演练常态化,2016年组建了遂昌县唯一一支50人的省级森林消防机降灭火队伍,辖区内近3年未发生过森林火灾。三是严格实施林地监管服务。服务与监管“两不误”,一方面秉持服务宗旨,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重点开发项目的落地,在林地征占用、土地流转、政策处理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另一方面严格林地监管,对于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第一时间移送查处。

三、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

秉持“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的发展理念,做优竹产业、做大林下经济、做强林业科技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一是加快发展毛竹产业。充分发挥林业技术优势,以林道建设为“杠杆”,有效盘活毛竹资源。辖区内毛竹林面积2.15万亩,林道建成后,按每公里受益山林面积300亩测算,每亩竹林可节约劳务费320元,每年可为竹农增收340余万元。二是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引导林农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木本油料和箬叶产业,并定期组织示范户开展科技培训,切实提高林农的专业种植技术和经营水平。目前已建立香榧、油茶、箬叶、中草药等示范基地1200余亩,建立箬叶改造提升示范基地280亩。三是指导实施项目增收。立足当地林业现状,指导实施森林抚育、木本油料、一村万树、千村万元、枯死疫木生态修复等各类林业项目,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林农增收。如森林抚育项目每年实施近2000亩,在提高林地森林质量的同时,可带动当地林农每年增加劳务收入60万元以上。

 

宁海县黄坛林特站

推进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宁海县黄坛镇是全县第一林业大镇,森林覆盖率达83.69%,林木蓄积量达74万立方米。近年来,黄坛镇林特站围绕“加快融入主城区,打造富美新黄坛”目标,推动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筑牢生态主阵地

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统领,立足三大体系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编织“一长两员”“一林一警”双重管理网络,形成镇级林长、村级林长、林区警长“三长共管”,将林长制督导考核纳入综合考核范围,护林员绩效考评与收入挂钩,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二是建立林业灾害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病死木清理和病虫害化学防治工作,实现病虫害发生面积、疫点数量、病死木总量“三下降”,全镇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缩小40%、病死树株数下降40%;加强森林火灾预警、扑救和保障,全镇30个行政村划分成4个联防片区,组织一线责任组定期巡查责任片区,连续11年实现“零火情、零伤亡”。三是完善公益林保护管理体系。为加强宁波市区及宁海城区近600万居民日常用水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全镇建有省级公益林5.5万亩、市级公益林3.7万亩,目前通过完善公益林矢量数据,已精准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045亿元。

二、发展林特大产业

以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致力于将黄坛镇建成“香榧休闲旅游特色强镇”。一是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山区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山间谷地等空间种植香榧1.5万亩,投产面积4000余亩,带动从业人员1000余人。2019年成功注册“双峰香榧”地理标志公用商标,2021年全镇香榧产值4320万元,人均收入达1.7万元。二是搭建产销平台。通过组建黄坛镇香榧产业协会,促进政府、市场、农户三者紧密联系。协助出台香榧收购优补政策,组织集市驿站网上年货节、抖音直播等产销对接活动。 2012年以来举办10届香榧文化节,累计带动销售香榧超2.5亿元,助农增收近亿元。三是打造绿色经济。依托双峰山区竹林资源,鼓励农民开发笋竹两用山地5.9万亩,2021年全镇笋干、春笋、冬笋产值约1.3亿元;以香榧产业为基础,建设香榧观光采摘园、香榧主题美丽村庄,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秀出“双峰旅游”金名片;以山区森林资源为基础,推动“静享双峰”康养产业发展,通过做大做强林业富民产业,有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三、探索改革新引擎

坚持以改革创新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在实干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全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布局数字森防体系。在全镇27个森林卡口设置森林资源远程监控装置,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纳入森林整体智防体系,实现日常监察、风险预警、点对点指挥的数字化改革。同时,县镇村三级信息互通,提高信息流转速率和事故处理效率,为全镇林业安全上了一把“数字锁”。二是创新“三老工作法”。发挥“老站长、老村干、老党员”的“三老”作用,分层管理、分层确权、分类指界,总结制定受理投诉、查找依据、调查取证等“八步界定法”,有效解决历史遗留的积案、难案,共调处山林纠纷案件220余件,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提供了“黄坛样板”。三是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深化“关注森林”活动,结合植树节、爱鸟周、森林保护日等节点,举办义务植树活动,协助承办越野跑、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发放各类关爱野生动植物宣传资料,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对全镇192株古树、2个古树群(计61株)进行登记造册、上牌,挖掘古树历史文化底蕴,为全镇10株800年以上古树名木设立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