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碳背景:“双碳”目标是我国按照《巴黎协定》规定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强化目标以及面向21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广义的碳排放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水平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在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处波动后持续下降,直到人为排放源和吸收汇相抵。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从相对脱钩走向绝对脱钩的过程。
(2)我国林业碳汇发展背景: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地位。2009年6月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2020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示“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纳入到“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在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在国家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方案中,也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明确了建设任务。林业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将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林业碳汇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气候环境的呢?
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就是要减少CO2在空气中的排放量,同时增加空气中对CO2的吸收能力。我国十分重视减少CO2排放量的工作,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在提升CO2吸纳力的层面上,主要通过森林植物的碳汇能力,以及生物学习性,把大气中的CO2固定到森林植物中,在一定范围内显著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平衡。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树木每生长一立方米,就能够多吸收1.8吨的CO2,释放出1.6吨的氧气,因此,我们把林业碳汇工程形象的称为是大气中的“吸碳器”。
(4)碳市场
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 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